大家耳熟能详的钱学森,他的辉煌事迹早已深入人心。回国历经千辛万苦,从1950年提出回国到1955年美国最终放行,这段波折的历程令国人对他肃然起敬。他被誉为“钱学森值五个师”,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杰出代表。然而,在中国科学史上,还有一位同样令人肃然起敬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是赵忠尧。
赵忠尧,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辉煌一生始于1902年6月,在浙江诸暨出生,父亲是当地备受尊敬的医生。尽管家境拮据,父亲却寄予赵忠尧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期望。赵忠尧在回忆录《我的回忆》中述及父亲的期许:“父亲早年自学医道,行医为生。他看到社会上贫穷落后、贫富不均的现象,常想为国出力,又感知识不足、力不从心。因此,他只望我努力读书,将来为国为民出力。”
赵忠尧果然不负父亲期望,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进入东南大学任教,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叶企孙结缘后,他转投清华大学,进入物理学领域的研究。1927年,赵忠尧自费前往美国深造,考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部,在罗伯特·密立根教授门下攻读学位。赵忠尧在美国展开了对γ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使用盖革·弥勒计数管进行实验,成功观察到了“混合簇射”现象,成为全球最早发现正负电子对产生的物理学家之一。
赵忠尧的同学安德逊在其研究基础上,短短两年后便观测到了宇宙线中正负电子的径迹,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因此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人们纷纷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欠中国的赵忠尧一个诺贝尔奖”。
1946年,美国在比基尼小岛进行试爆,赵忠尧受邀观摩。深感的威力后,他下定决心,中国也应该尽快研制核武器。于是,1950年8月,他准备回国。然而,途中却遭遇美方无理扣押,美国军方发出拦截令,不允许他回国。赵忠尧坚决争辩,结果被关押,直至国内外舆论施压下,美方才同意放行,于1950年11月底回到祖国。
回国后,赵忠尧主持领导了中国第一台70万伏质子静电加速器的建造,并成功研制了250万伏高气压质子静电加速器。1958年,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72年,赵忠尧参与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并在中国核学会担任要职。他在中国近代核物理研究所和科研院系的建设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忠尧晚年回首一生,他在回忆录中总结道:“我对自己走过的道路重新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唯一可以的是,60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的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逝世,享年96岁。
赵忠尧,这位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为中国的科研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科学的殿堂里,他的名字熠熠生辉,永远闪耀在中国科技的历史长河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