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钱三强到清华大学为刚成立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寻找人才,周培源向他推荐了李德平。周培源是我国物理与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李德平在电子电路方面很有天赋,是核物理实验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
周培源的判断没有错,后来李德平成为了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李德平作为我国著名的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会委员。
1926年11月4日,李德平在北平出生。他是江苏兴化望族之后,其家族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先祖李春芳曾为明朝状元,内阁首辅;祖父李元宰是前清秀才,曾留学日本,供职北洋政府;父亲李继侗是著名植物学家、林学家,清华学堂留美专科生,美国耶鲁大学林学博士,先后在南开、清华、西南联大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德平的童年在清华园度过。受家庭与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籍的热爱,父亲为他订阅了反映当时先进科学的《科学画报》,他每期必读,手不释卷。
由于是战争年代,时局动荡,李德平一家居无定所,他的求学之路也有颇多周折。
家族的长辈均为知识分子,深知教育和知识对于成长的重要。他们联合请了一些当时到兴化避难的读书人及家族中的渊博者,每家出份子,把家里的孩子聚集起来,学习高中课程。
尽管初中的学习是断断续续的,高中也主要靠家族教师和自学来完成,但家族教师讲了普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让李德平对数理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为后来李德平在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兴化读完高中课程的李德平,与同族兄弟相约前往昆明,投奔自己的父亲李继侗。当时李继侗在西南联大生物系担任主任。李德平一行人从江苏出发,经安徽再到江西,半年后到达云南。
由于李德平未赶上高考,只得先在西南联大先修班学习,后来考试成绩合格保送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李德平在大学期间,始终刻苦努力,一直都是物理系的骨干。1948年毕业时,当时很多毕业生都选择了外出留学。他本有到美国留学的机会,但是李德平并未选择出国,而是听从父亲的教诲放弃了留美的机会,留在国内从事核物理的研究。
他认为,中国的未来需要人才,他有责任尽自己的力量建设新中国。凭着这份爱国的信念,他坚定地留了下来。
毕业后,李德平留校任物理系助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成立后,李德平经周培源推荐进入物理所跟随钱三强、戴传曾开展辐射防护的基础工作核探测器等研制。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家希望能够研制出一套手携式辐射探测仪,来鉴定美军是否在朝鲜使用核武器。探测仪的主要部件之一就是卤素计数管,这在当时属于保密工艺,有关文献也寥寥无几。
李德平和老师戴传曾利用仅有的实验设备,攻克了卤素管如何不被腐蚀的问题。尝试多次实验后,他们制出了实用的卤素计数管,也因此在1957年1月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委员会授予的“科学资金三等奖”。
“生产未动,防护先行”,辐射防护研究工作是中国核事业的有力保障。1962年,中国第一座生产用重水反应堆101建成,李德平负责在反应堆周围进行环境测量。
当时设备落后,李德平就借来一辆吉普车作为移动平台,再配上发电机,实现了“移动监测”,得到了第一手环境监测数据,完成了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研制并投入运行的大型零功率反应堆剂量监测系统。
1978年,李德平发表的《受到射程限制时探测器几何因子之计算》一文,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李德平前往波兰参加会议,在居里夫人故居合影留念,右一为李德平
1982年,前苏联核动力间谍卫星“宇宙1402”失控,其碎片可能降落在苏联或我国境内。这些碎片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李德平应急领命为总技术指导,领导小组进行多项计算与监测,将核准结果定时上交核工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项工作获得国防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
虽然李德平年轻时没有像许多院士一样在国外留学,但李德平深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建立和加强中国辐射防护界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并在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为推进我国辐射防护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成果,也尽力给学生争取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改革开放初期,他将一批专家学者送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科技交流活动;担任《辐射防护》主编期间,他把修改稿件看成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途径,认真仔细的为杂志审改稿件。
1992年,李德平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安全咨询顾问组会议,最后排右一李德平
作为师长,他反对哗众取宠、浮夸其谈,他曾幽默风趣地评价一些不能踏实做学问的人:“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听到蛤蟆放屁,看到爸妈拜天地。”
生活中的他平易近人,常常关怀大家的衣食住行。“四清”时期,他看到十几名大学生合买了理发推子,就默默地又买了一把理发剪刀,帮大家解决了理发问题。他还总是掏钱买来水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文革”时,有位同志因为父亲突然患病,四处借钱。他急得焦头烂额,求助李德平。李德平二话没说,直接问他:“用多少?”他回道:“一百就够了。”李德平当即从抽屉里取出一百元给他,还关切地问:“够吗?”
如今,这位科学老人已年过九旬,满头的银发、一脸的笑意,说起话来语调迟缓,和蔼慈祥。言谈笑靥间,尽展大家的魅力。
1.《清华人物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同方部,沈冰,2016-10-27
2. 《兴化骄傲李德平: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兴化新闻,李祝海、陈华, 2018-11-19
3.《40年40人·家在泰州丨我国第一颗试爆时,是他力排众议,才避免了前苏联走过的弯路……》,申莉敏,2018-08-13
5.《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中国科学报,2016-10-24
7.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泰州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